2018年9月23日星期日

开销两极端




经济无大事,本期继续说说个人财务规划故事。

有位女性友人,早年是家庭主妇,复出工作了三年,月薪不到两千令吉,年薪大概两万,但是近数年,每年要花一万多令吉欧洲旅游。

一个人努力工作两百多天,当中一百多天的工资,12天旅游花光光。

值不值得花这钱,见仁见智。

另一女性友人,家庭经济很不错,是富太,不出国观光旅游,认为舒舒服服在家看旅游节目,不奔波不劳累,享受凉爽的冷气,不花钱,是顶尖的选择。

其实,该如何过日子,才算不枉此生?

有人认为该活在当下,及时行乐,钱花光光,颜面有光。有人认为该多存点钱,为自己,为家人,甚至要规划财富传承,富贵几代人。

另一极端故事

另一认识的友人,投资很有眼光,在1990年,大马第一家私人墓园开始发售墓地时,他一口气买了10个段落,一段落当时大约一千令吉,今时今日价值大约5万令吉。其实,我当时也认为升值很有潜能,但碍于家里一些传统观念,也怕他人说我赚这不该赚的钱,放弃了购买念头。
当时,他穿的是10多年的衣服,驾着旧车,更有一辆20多年的电单车工作用途。

他如今有店屋,有排屋,有组屋,有公寓,单位数量应该是双位数,家财丰厚,还是老爷电单车趴趴走。

最近两三年他脚关节有问题,移动困难,但一直不见他情况好转。

听闻他嫌手术费昂贵,要耗一万元。他网上搜寻了资料,知道植入关节的是塑胶成品,几十令吉价格而已,要花大钱医疗治理,不愿意。

一样米养百样人,对财富、花费,众人有各式各样的看法,百花齐放。

很多人流传的话,人在天堂,钱在银行,这是极端。

另一极端是钱花光光,时辰未到。

所以,合理的理财概念,该推广。

花费跟比例走,中庸不极端。收入1020%供储蓄及投资,3040% 贷款清还,10%收入供保障开销,另3成至5成供其他开销。

理财像煮菜,太多盐或太少盐,味道都走调。猛下盐或不下盐,菜肴是咽不下去。

2018年9月11日星期二

该赚的钱,自己赚

http://www.enanyang.my/news/20180910/%E8%AF%A5%E8%B5%9A%E7%9A%84%E9%92%B1%EF%BC%8C%E8%87%AA%E5%B7%B1%E8%B5%9A%E9%99%88%E5%A4%A9%E6%96%87/


大马股票交易所数天前呼吁国人多元化投资,把资金投资股市。

他说,大马定存水平比邻近国家新加坡、印尼、泰国都要高。

我绝对认同他的说法,长期把资金往银行口袋塞,错失很多机会。

交易所调查显示国民对股市有误解,认为股市投资复杂及高风险,而且需要高资金。

风险方面,笔者认为投资者只要不恐慌而在低点卖出,不贪婪追高,理性看待市场,奉行价值投资,不动用短期资金,风险其实不高。

并且,时间是风险的淡化剂,过度下跌的市场会回弹。

说真的,价格波动不是最主要的风险,故步自封的概念才是大风险。

10万的资金,年利3.3%, 20年后大约是19万。

10万的货品,通膨每年5%,20年后,货品要卖 26万5千。

市面上真的有很多认为定存稳稳赚的人,我很难理解他们。

定存长期存放,是稳赔不赚,以上算法,是亏了7万5千元。

10万,如果每年回酬8%,20年后是 46万6千元,与定存差距很大。

讲讲概念问题。100年前,人们把钱往枕头塞,往地下埋。你告诉他,钞票该存银行,你肯定被骂,钱不自己保管,摆放别人那儿,神经病。

70年前,当人们存钱准备买园地,你说,可以银行借贷置业,人们会说不靠谱,为何要让他人赚我利息。较有知识水平的人会多想,贷款没能力清还会拍卖产业,会破产。

(肥水不流别人田)

今时,我借贷买股票与股市基金,身边很多质疑声音,认为风险高。

如果你赚3%银行利息,银行5%年利借出去,我付利息,去找8到10% 回酬,是存款者?银行?还是借贷者风险高?

我本身最近加大了股市按金融资,也加大了透支便利,就是想趁着大选后,种种不利因素引致股市价格低迷而分批抄底。只要借贷,资产与收入比例合理,风险有限。

股市投资分两大方向,动态或静态。

动态投资是自己操盘,需要经验、时间、资本及知识。

如果没有以上条件,静态投资就行了,股市单位信托,100令吉起跳,要不,ETF基金也行。

总之,该赚的钱自己赚,肥水不流别人田。不要出资金,让银行,让贷款者借你力去赚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