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8月27日星期一

SST, 是 “”政治正确“”

http://www.enanyang.my/news/20180827/sst%E6%98%AF%E6%94%BF%E6%B2%BB%E6%AD%A3%E7%A1%AE%E9%99%88%E5%A4%A9%E6%96%87/

这周六是九月一日,也就是销售与服务税(SST) 重新开跑的日子。关税局的征税名单也及时在数天前公布。

此番废除消费税,把SST重新摆上台,可谓劳师动众。原本商家已经逐渐适应消费税的机制,现在可要重新检视名单,看自身行业有无涉及,要知道新名单与旧的是有落差。

税收方面,消费税年收400多亿,新的税制年收200多亿。其实,只要消费税下调一半至3%,从人民口袋掏出来的钱就几乎一样多了。

熟悉消费税的人士都知道,消费税有更广泛的征税项目,征税效率较高。
GST 机制也容许出口商家索回税务,让他们保持竞争力 。

我认识的会计、审计、GST 人员,全都都支持消费税,无一例外。

一个好的机制,到底败在什么因素?

是心理感觉。SST机制,未必所有单据都看见5%、10% ,有些SST是初级部分(厂家)征收,来到消费人面前的单据是见不着SST字眼。
而相对的,除了 0%  、豁免项目,消费人 是给眼前6% 税务数字刺痛了眼睛。

SST的重新面世,更多的因素是新政府必须政治正确。

国阵政府的倒台,是样板,需确保不重蹈覆辙。

大选前,网络充斥许多对6%消费税不确实、误导性的指责,成为压死国阵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国人普遍上财经智慧还不到位,蓝领白领人数不对等,毕竟劳工阶级占多数,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心态,6% GST消费税不可活。

况且,希盟大选前大力鞭挞GST消费税,现在哪能大转弯,税制保留讲不过去。

我讲讲一个故事,大家思考。

认识一杂饭店家,开了4间店,没注册消费税。我心里盘算,50万令吉一年营业额消费税门槛,相当于大约每日1700令吉生意。如果商家说销售没这么好,我看,你是肯定亏本状态,铁定关门。

心里当时也帮他算算风险。假设5年后关税局上门追究,50万令吉乘6%乘5年,是15万,加罚款加利息,可能是翻倍,30万,四间店总共是120万。

情报交换关系,内陆税收局又上门,大概又另外100万。商家能不破产吗?

原本可以老老实实编入6%消费机制,让消费者缴付60万令吉。但害怕客户反弹,影响生意。另外,又担心过往生意账目与现在不对称,而不注册成为消费税商家。

在消费税机制,就算终端商家没注册,较早前的几层交易,多多少少政府收了税。但在SST制度,关税局可能分文不获。

消费税,民困祸首?

我敢说,在当时,在都市,包起整间店铺做饮食生意的商家,如不倒闭,都在征收消费税范围。

现在可好了,合资格不注册消费税的商家可安枕无忧了,毕竟SST没这么高效率能把他们揪出来。

已经广泛在160多个国家实施的GST 消费税制度,是人民困苦的罪魁祸首吗?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