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3月31日星期日

“4321法则”

http://www.enanyang.my/news/20190401/4321%E6%B3%95%E5%88%99%E9%99%88%E5%A4%A9%E6%96%87/



前几天,南洋商报转载了72法则报道,在财务规划,5大理财法则除了72法则,还有4321法则、双10法则,80法则、房贷3分1法则。

这回,我们先谈谈“4321 法则”,该家庭收入配置法,是将40%的收入用于房产和其他方面投资,30%用于家庭生活开支,20%用于银行存款以备应急之需,最后10%用于保险。

普遍上,理财师给出的家庭理财建议中,总能寻觅到“4321 法则”的身影,但这种资产配置法真的百试百灵吗?

我们看看现实的情况,一名大学毕业生,外坡来吉隆坡工作,薪水3000令吉,扣除公积金、社会保险,到手的数额大约是2660 令吉,房租500,清还PTPTN学贷 200,吃喝800,保险200, 手机家加网络100,娱乐、朋友聚会300,余额560。

想订购最廉宜的新车,进一步想想,如果汽车供款550元,朋友圈结婚喜帖,每月给父母一点意思意思,未来的拍拖费,服装费,其他意想不到的费用,全都还没着落。

当他在网络上阅读所谓的“4321 法则”,很困惑。

要节衣缩食,腾出40%收入供房贷加投资,匪夷所思。

做数学题有标准答案,可是理财却不同。硬要给收入配置定个“统一标准”,结果只像百货公司只卖单一尺寸衣服那般的行不通。

笔者修读理财学时,被教导理财规划书并无标准答案,只要规划时写出合情合理的理由,考试就能过关。

千篇一律的建议并不科学。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,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需求,在收入配置时应当因人而异。做理财规划时,硬生生直接套用“4321 法则”,其实忽视了不同个人、不同家庭间的差异,最终效果可能并不理想,也不太行得通。

收入分配因人而异

另一个例子,假如有家庭年收入100万令吉,资产积累(包括房产、投资、存款、股票资产等)数千万元,根据“4321 法则”,他们需要把收入的20%即20 万元放在银行继续存款以备不时之需,而每年要花费10 万令吉保费购买保险,这样的安排显然不合理。

对高收入家庭来说,虽然需要准备应急储备金,数额可能也不小,但占收入的比重无需20%那么多。同时,在保险规划时,也要根据家庭实际情况考虑。保险是为了堵住财务漏洞,上一篇文章说了,如果你已有的资产完全可以覆盖身故、疾病、养老带来的隐忧,那就无需花太多保费了。

  又比如退休人士已经过了人生的“高峰期”,从追求财富步入享受财富的阶段,这种时候退休收入和积蓄大部分用于日常生活、旅游、医疗开支等方面,若要把40%的收入用于投资,可能会违背老人家稳打稳扎的心理。而买保险方面,由于年龄偏大,保费相对较高,也未必合适。况且,保险为的是防范财务风险,既然已经退休,收入降低,资产也已有一定积累,风险可能造成的财务危机概率较低,投保的意义自然不如中年时那么大。

  “4321 法则”是给了一个理财的指引和参考,以投资、消费、存款、保障来收入分配。每个家庭在不同阶段,各项的比例应该是浮动的,生搬硬套不可取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